返回联盟首页  |  共产党员网

湖南党建网群

  
  

用脚步丈量百姓情 用汗水浇灌群众心

时间:2020-06-03  来源:中共常宁市委组织部  作者:朱丽华   

尹文军,男,汉族,1982年3月出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2013年5月从武警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公安边防支队转业到中共常宁市委组织部工作。受组织安排,2016年4月至今先后在宜阳街道办事处禄福村和塘湾村驻村扶贫,现任宜阳街道办事处塘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在禄福村和塘湾村的各项工作中,尹文军同志起到了模范作用,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三年被中共常宁市委、市人民政府被评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注重理论武装,立足为民服务观念

尹文军同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学习省委和市委有关文件精神以及农村基层党建知识、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并能用以指导工作实践,成效较明显;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积极主动,服从安排,圆满完成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自觉维护了市委派出单位和工作队的形象;组织观念强,遵守工作纪律,坚守工作岗位,模范执行工作队各项管理规定;作风扎实,不畏艰苦,经常深入基层,联系农户,开展调查研究,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受到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好评。

勤于学习研究,提高驻村扶贫能力

禄福村是省级贫困村,塘湾村是贫困人口1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两村自然条件恶劣,群众的收入来源主要靠劳务输出与种养业。尹文军同志十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利用业余时间和岗位锻炼的机会,刻苦钻业务知识,加强对党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善于洞察新的形势,具备较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培训、主动到其他村学习考察等活动。同时,他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学习,使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得以升华,使理论转化为生产力,表现出良好的理论功底、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为有针对性地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尹文军同志经常走村串寨,深入村组调查研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用脚步丈量百姓情谊,禄福村和塘湾村每一寸的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开展脱贫攻坚之初,尹文军同志走访时发现有一种苗头正在蔓延,个别贫困户不思进取、懒惰成性,整天想着怎样享受国家优惠政策、获取更多的财物,不想脱贫,也不愿改变现状。他们只关注自己有没有被列入重点扶助对象,工作队和村里访贫问苦是否来到自家,当得知国家将大力实施脱贫攻坚,他们更是在家坐等、希望能够不劳而获,他们从根子上丧失了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失去了改变生活的信心。扶贫先扶志,为此,尹文军同志带领村两委,通过“农民夜校”、上门走访、集体座谈等形式开展贫困户思想教育,破除他们“等、靠、要”的懒汉思想。塘湾村盟山三组贫困户周家青2017年以来一直是尹文军同志所结对帮扶的贫困户,以前只是散养有少数的鸡鸭,2019年通过教育转化以及实施种养殖补贴政策以来,在尹文军同志的帮助下他新建养鸭场,专心搞起了土鸭养殖,规模最多时达到有6000多只,家庭年纯收入达到了20000元,他正通过自己的勤劳摆脱贫困的“帽子”。

舍小家顾大家,做群众的贴心人

尹文军同志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家庭条件并不富裕,父母生活在农村务农,妻子无工作。2016年4月被组织安排到宜阳街道办事处禄福村驻村扶贫后,次年10月份妻子产下一对双胞胎女儿,双胞胎女儿生下来后由于免疫力低,经常感冒发烧、患支气管炎,长期辗转在常宁、衡阳各大医院住院,妻子很无奈,加之双胞胎抚养照管难,但尹文军同志从来没有因为家庭原因而请过一天假,旷过一天工,分过一次神,在驻村工作中他始终把自己当作村里的人,把村里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舍小家顾大家,总把自己与村里的贫困户和困难群众相比正视自己的幸福,处处以党员的标准对照、检查、规范自己的行为,严于律己、廉洁自律、以身作则、处事公正,模范遵守驻村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带领村“两委”班子和全村广大党员群众,不断加强村“两委”班子自身建设,增强村“两委”班子在党员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积极为村里的发展转变出力献策,挖掘村组可利用的优势和资源,扬长避短,推动发展村集体经济,力所能及地为农村弱势群体多做实事、多办好事,全力以赴做好驻村工作。

牢记使命担当、扶贫成果看得见摸得着

一是充分利用财政扶贫资金抓好项目建设。针对两村公路、水渠、电力等方面的问题,在后盾单位和行业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多方争取资金和充分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修建了便民路6公里,原有公路提质改造4.5公里,修建田间渠2.6公里,安装路灯180盏,文化广场绿化投入50万,增加了6台电力增容变压器,极大地改善了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在项目工程的施工期间,尹文军同志每天都要到各个施工现场走上一回,在紧抓工程质量的同时抓紧施工进度。

二是积极协调行业部门与农户联动抓好产业发展。只有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才能保证贫困户脱贫不返贫,带着这样的工作思路尹文军将“产业扶贫”重重的写进了自己的帮扶日记,积极探索助民增收路子,认真搞好调查研究,与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同志一道顶烈日,冒酷暑,走村走户调查民情,全面掌握帮扶点的基本情况,并提出对口实施道路交通改造工程、人畜饮水工程、种养殖业等项目的建议。为充分利用扶贫点天然的地理、气候优势,积极向本单位领导汇报,争取上级的资金和项目支持,在市科协和畜牧局等相关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依托《禄福村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塘湾村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原有产业葡萄、脆冠梨和沃柑基础上新建产业扶贫基地1个,种植红心柚和黄桃50亩,为贫困户的就业提供了帮助,增加了贫困户的家庭收入,壮大了两村村级集体经济。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如今的禄福村和塘湾村,伴随着一条条扶贫路的延伸,带动了村域经济的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交通状况明显改善,高效农业迅猛发展;特色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明显转变,自觉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难怪两村的老百姓都说:“扶贫使禄福村和塘湾村经济发展走上了“快车道”,而尹文军同志更是“快车道”上的“领路人”。

中共常宁市委组织部  主办

Copyright ©    HNCNDJ.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共常宁市委组织部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湘ICP备13008628号-1     湘公网安备 43048202000011号   投稿邮箱: cnswzzbbgs@163.com   邮编: 42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