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11-24 来源: 作者:常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贺建文
党的十八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是当前侵蚀党的肌体、损害党的形象、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一个毒瘤,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彻底加以根治。按照上级指示精神,我们在全市27个乡镇(街道),就“四风”问题的表现及成因、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展开调研,现简要综述如下。
调研中,我们发现,“四风”在乡镇(街道)干部中有较大市场,主要存在以下四种现象:
一是存在作风漂浮的现象。少数乡镇(街道)干部未按市委要求下基层、记民情日记。部分乡镇(街道)干部下基层只是到村干部家中坐一坐,喝杯茶,聊聊天,很少到普通农户家去嘘寒问暖,很少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还有些乡镇(街道)干部“读通学”现象严重,早上八九点钟去,下午五六点钟回,工作中怕苦怕累,不愿意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的村(社区)蹲点。
二是存在“踢皮球”的现象。有的乡镇(街道)干部缺乏担当精神,面对复杂矛盾、棘手问题时,不去研究解决,不敢拍板定夺,只是一级转一级,一转了事。如松柏镇一位群众上访,上访材料送到镇纪委后,纪委书记批示“请××村支部书记妥处”,结果村支书又批示“请××组长办理”。还有的乡镇(街道)干部对基层一线请示的事项,职责范围内的事不拿主意,职责范围外的事不提解决意见,只是当“二传手”、“请领导阅示”,层层上传。
三是存在贪图享受的现象。个别乡镇(街道)主要领导不肯与普通干部同甘共苦,办公室、卧室面积大大超过普通干部,装修一新且带独立卫生间,普通干部的办公室、卧室漏水断电却没有得到及时维修。虽然各乡镇(街道)都配有公车,但基本上是主要领导专用,普通干部下乡经常要另行租车,既增加了行政成本,又给工作带来了不便。
四是存在无利不作为的现象。有群众反映,有些乡镇(街道)干部无利不作为、有利乱作为;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在办事过程中“吃、拿、卡、要、报”的问题依然存在,只是在形式上由明转暗。如:原柏坊镇法庭庭长陶某采取不开收据或以白纸收条、过期作废的收据向诉讼当事人乱收费,以诉讼费的名义收取煤矿的赞助款;原市林业局技术推广站副站长周某、林木采伐许可证办证员李某滥用职权,违规办证,等等。
乡镇(街道)干部作为党在农村政策的执行者和落实者,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在乡镇(街道)干部中开展以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夯实他们心系群众、服务群众、扎根群众的思想根基。
一要建章立制,把权力关进笼子。“四风”问题之所以能够在党内不断滋生,愈演愈烈,其根本原因在于监管制度不健全、监管措施不到位。因此,要想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靠制度。要从改革和健全体制、机制入手,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用制度来管人,用制度来管事,用制度来管钱,用制度来管权,让群众来监督干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给“四风”滋生的土壤、传播的机会。
二要加强教育,用党性筑牢堡垒。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仔细分析那些“落马”乡镇(街道)干部的蜕变历程,就会发现宗旨意识不强、党性修养不高是他们共同的特征。“四风”具有诱惑性强、隐蔽性高的特点,如果乡镇(街道)干部在党性修养方面出了问题,就会象温水煮青蛙一样,失去警惕性和免疫力,在不知不觉中“举起手来”投降。所以,要扫除“四风”,就必须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时刻注意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扎紧“后院篱笆”,打好党性“免疫针”,及时发现整改作风问题,以坚定的党性抵制“四风”,保持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
三要严加惩处,把“肿瘤”及时切除。“四风”就像一种高传染性的病毒,极其顽固,无孔不入。清除“四风”要像外科医生给肿瘤患者动手术那样,切除病变部位毫不手软,吊水消炎长期坚持,再加内服、外敷,多管齐下,方可奏效。具体来说,一是要及时控制住“四风”传染源,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二是要加大对“四风”问题的查处力度,按照中央“八条规定”、省委“九条规定”、衡阳市委“十二条规定”和我市“十条规定”、“五个一律免职”等文件精神,对当事人作出相应处罚;三是要强化舆论宣传,对典型案例要及时通报,强化震慑作用,让“四风”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通过以上办法,推出一套用制度、舆论、措施组成的“三重组合拳”,形成反“四风”、树新风的良好氛围。
附件下载:
中共常宁市委组织部 主办
Copyright © HNCNDJ.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共常宁市委组织部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湘ICP备13008628号-1
湘公网安备 43048202000011号
投稿邮箱:
cnswzzbbgs@163.com 邮编:
421500